越来越小的蔡厝港坟场

越来越小的蔡厝港坟场
发布/2017718 9:00 PM
/马华卿图/何健伟
Zaobao
国家发展部、国家环境局以及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今早召开记者会宣布,为扩建登加空军基地(Tengah Air Base),政府将征用周边的土地,几个农场、蔡厝港的45500个华人坟墓和35000个回教坟墓得迁坟,现有的林厝港路也必须改道。
这次扩建计划,是为了容纳将于2030年后搬迁的巴耶利峇空军基地的部分军事设备,并且新建一条飞机跑道。
巴耶利峇空军基地迁移后,将腾出东北部800公顷的土地供新发展用途,这比碧山或宏茂桥市镇的面积还大。此外,从巴耶利峇到滨海南一带的建筑限高也将解除,未来这一地段可以建更高的楼。
由于我国土地有限,多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面积最大的坟场——蔡厝港坟场的规模已经逐年缩小。
过去十多年的起坟计划
蔡厝港坟场的第5期起坟计划已于昨天(17日)正式开始起坟,受影响的是华人坟场的遗骸重葬地段(Exhumed Remains Section),下葬年份介于1947年至1975年。
此前的四期起坟计划如下:

完成时间
下葬年份
受影响的坟场
1
200512
1947-1961
1946-1953
华人坟场
兴都教坟场
2A
20083
1954-1971
华人坟场
2B
201012
1973-1980
回教坟场
3
20106
1968-1978
华人坟场
4
20149
1980-1986
回教坟场
一迁再迁的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




1996125日,原本位于福荣山的竹仔巷死难者遗骸被迁到蔡厝港华人坟场。(档案照片)
在第5期起坟计划蔡厝港华人坟场中被起坟的坟墓中,包括葬有2000人的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
75年前新加坡沦陷后第二天,日军开始大举在武吉知马的竹仔巷(具体位置在今天华中后面的南利园一带),屠杀村民和在那里避难的华人,持续数日,死难者估计高达2000多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多处曾发现日据时期死难者的乱葬岗,掀起了要求日本政府偿还血债的运动。
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1962年秋由公众建立,葬有星洲武吉知马区五个半石竹仔巷村民,承建墓园的是东海有限公司。当时,竹仔巷需重新发展,因此华社发动死难者遗骸的清理工作,并将遗骸集中在一起葬在福荣山坟场。
1995年,政府征用福荣山。199612月,华族殉难义士纪念碑和这些遗骸被迁移,并原样出现在蔡厝港华人坟场。
20多年后,竹仔巷死难者公墓,必须再次起坟,原因是土地使用年限期满。
葬在蔡厝港坟场的华社显贵


著名侨领陈若锦画像。(国家文物局提供)
受到蔡厝港坟场的第5期起坟计划影响的华人坟场的遗骸重葬地段有许多华社名人的迁葬墓,这些迁葬墓大部分来自土地被征用的老坟场。
其中一个是著名侨领陈若锦(1859年-1917年)的墓。陈若锦是19世纪新加坡的先驱人物陈金声的孙子,若锦街(Jiak Kim Street)就是以他来命名的。
陈若锦生前热心公益,为了保护华人群体的利益,还参与创办了英国海峡华人协会(Straits Chinese British Association),也就是土生华人协会(The Peranakan Association)的前身。陈若锦受英文教育,作为土生华人,他也能说一口流利的马来语。他也是当年新加坡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翘楚。
此外,陈若锦的女儿陈霰娘(1948年去世,享年54岁)也葬在蔡厝港坟场,她是陈庆炎总统的外婆。
另一位是本地早期报章《叻报》创办人薛有礼的弟弟薛有文(1859-1909年)。薛有文幼年在槟城的圣芳济书院受教育,后随其父往厦门经商,从1890年起在汇丰银行担任买办,直至去世。他的祖父是本地福建帮的开山鼻祖薛佛记,儿子是担任过中华总商会会长的薛中华。
只能埋15年的土葬
此次因登加空军基地而受影响的坟墓,起坟时都已达到15年的期限。
根据我国的土葬条例,1998111日起的所有土葬,安葬期限仅为15年。土葬超过15年后,将被分批起坟。
起坟后,如果死者的宗教允许,死者的遗骸将被火化。
如果有后人认领,骨灰将被存放在骨灰瓮安置所。
如果无人认领骨灰,将在起坟3年后被撒入大海。如果死者的宗教要求土葬,遗骸则会被重新葬在较小的墓穴里。
因此,要避免亲人的坟墓被起坟,最好就是选择火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