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趁消失前 尋本追源

中国报 2016年8月28日

華人一般忌諱在墳場走動,只有在清明祭祖時,才放下心中忌諱,但大多數人往往因忌諱而與歷史擦身而過,導致我們這一代人遺忘墳場的「歷史」,讓它一直深埋在荒野,不見天日!


墳場並不恐怖!民眾在志工導覽下,認識過往的歷史。


隨著時代轉變,歷史越埋越深,始終沉睡在墳墓裡。想要喚醒歷史,總得要有人踏出第一步,新加坡知名尋墓人吳安全(52歲)就是其中一位,扮演著喚醒歷史的先驅,喜歡挖掘舊墓背后的故事,重現歷史!
吳安全是名藥劑師,過去10年來,長年累月毫無忌諱地穿梭在他人祖先的墳場,不僅為這片土地保留歷史文獻,更為族群找回集體的歷史,因此獲得英國廣播公司(BBC)選為全球50位最具啟發性的人物之一,在榜中位列前15名。
目前,吳安全涉足的墳場是新加坡武吉布朗地區的墳場。新恆山亭是由福建會館管理,只要他有空就會走入墳場內清理,並分析老舊墓碑,拼湊出墓碑的歷史背景與死者生平。


他形容這些墳場,雖被人遺忘,卻是珍貴的歷史寶藏,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在他能力範圍下,不斷為新加坡找回被人遺忘的歷史。
吳安全至今尋得的古墓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到1826年。他說,“目前這座大武吉布朗地區的墳場,有四百多依格大,裡頭有約20萬座墳墓。在園內長眠的,不少是新加坡的開拓者和抗戰英雄。”
換句話說,古墓背后還有許多等待被挖掘和被喚醒的故事。
雖說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對吳安全而言,尋墓工作很有意義,尤其是當一段段歷史出土后,這種感動,難以用筆墨形容。
備注:根據資料,目前新加坡武吉布朗華人墳場、王氏太原堂墳場(姓王山)、新恆山亭(老山墳場和咖啡山墳場)形成一個大武吉布朗地區墳場(Greater Bukit Brown),新恆山亭是由福建會館管理。
雜草叢生,步步驚心
因為墓園是一片叢林,許多墳墓都被雜草覆蓋,難以發現。基于沒有草圖可以參考,尋墓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觀察力要強。
吳安全說,不曾夢見這些“長眠者”託夢要求為他們尋墓或安排后代來認墓,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但當一座墳墓被尋獲時,這可能就是一種緣分。”
在尋墓過程中,一切仿佛上天自有安排,當成功尋獲一座墳墓時,另一座有關聯的墓碑也會隨即出現。
與吳安全一起尋墓的有好幾人,但這工作一點都不簡單,有時必須深入叢林探索。吳安全試過被蜘蛛和黃蜂叮咬,也要懂得“打草驚蛇”,避開爬蟲類。但他從不退縮,反而越戰越勇。
挽救歷史,助人找祖墳
新加坡武吉布朗華人墳場,在早期本來是由市政府管理,結果在1973年封山后,缺乏維護保養,墳場變成“叢林”,野草叢生,寸步難行。清明掃墓時,后人走入這墳場都步步驚心,更有一些后人棄墓不理,任由先人墳墓荒廢。
直到新加坡政府于2011年宣佈在武吉布朗墳場進行建路工程,受影響的4000座墳墓必須遷走,引起民間組織和吳安全的關注。
國家有發展是好事,但在發展和歷史起衝突時,必定引起關注。新加坡政府作出上述宣佈后,也引起反彈,許多歷史維護者能做的就是挽救歷史,紛紛站出來抗議,不希望歷史被發展洪流給沖走。
吳安全天生愛冒險,對古靈精怪或鬼魂之說特別感興趣,多年前創辦亞洲超自然偵探協會(Asia Paranormal Investigators),經常與弟弟吳安龍穿梭于鬼屋探險,兩兄弟無畏進出墳場, 百無禁忌。
因為政府宣佈要把武吉布朗墳場的其中一個地段供作發展后,許多人開始在週末或公假時,加入義務導覽工作,盡一份力,讓公眾及年輕一代認識武吉布朗的歷史。
在導覽過程中,吳安全發現了不一樣歷史背景的墳墓,甚至讓一些后人知道,他們的祖先就葬在這裡。他也表示,陸續接到一些人的求助,希望幫忙尋回他們祖先的墓碑。吳安全也義不容辭幫忙了!
填補百年歷史斷層
新加坡武吉布朗墳場埋葬了十幾萬新加坡華人移民先驅,其中有早期的社會名人如周文禮、林忠邦和章芳林等。新加坡早年是同盟會和鬥士展開革命的基地,因此這些人在過世后,也把歷史埋入墳墓內。
吳安全與尋墓志工從2011年,不斷從這墳場內找尋許多古墓,在眾人合力下,他們于兩年前意外尋獲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外曾祖父、外祖父與外祖母的墓碑。
另外,120年前曾修建的馬六甲富商謝安祥私人墓園被叢林掩蓋多年后,也在2012年被吳安全等人尋獲。謝安祥于1832年出生在馬六甲,后來到新加坡經商。謝安祥除了是新國知名富商和大地主,在華社也有巨大影響力。謝安祥于1892年逝世,遺體葬在武吉布朗華人墳場附近的一處私人墓園,但因墓園年久失修,史料記載不詳,連后人也找不到了。
吳安全說,尋墳一切靠緣分,一些墓碑遭破壞,墓碑上的字也相當模糊,想辨識,難上加難,因此不能太心急。
他曾在閱讀一篇《童年回憶》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幾個已故長輩的名字,和自己五年前尋獲的一群古墓上的立碑人名字一樣,而證實了墓主身分,即清代五品官員周開先,逝世年份是同治七年(1868年),同時也找到他的第五代后人周錦蓮。
通過電子圖書館找后裔
新加坡武吉布朗墳場面積相當大,每當吳安全找到一座墳墓,就會依據墓碑上的資料,找尋其后裔。
幸運的是新加坡電子圖書館的資料完善,讓吳安全通過資料核對,聯絡上這些后裔。
吳安全說,成功聯絡后,一些人才驚覺祖先的下落,並擇日前來“認祖歸宗”。這些后知后覺的后代,多數是因為上一代沒有清楚交代祖先葬身之地,才與祖先“失去聯絡”。
這些后裔會前來膜拜,也有些把祖先安置在廟內,與其他祖先作伴。
相反的,一些后代被告知祖先的墳墓所在地后,根本沒興趣去理,任由祖先繼續被遺忘在發展洪流裡。
“世間事太複雜,可能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也不會因為他們不理會祖先的墳墓而感到不開心。”
上義山,聽墓碑說故事
當新加坡政府宣佈將開發一部分的武吉布朗墳場,許多民間組織都挺身而出,在網上推動“武吉布朗百科”(All Things Bukit Brown),主要是讓新加坡人關注文化之外,也讓新一代年輕人認識歷史。
吳安全表示,這些非政府組織,包括他本身屬于義務性質,為了保住歷史而自掏腰包,將墳墓資料記錄在案,並將之美化,打造成一個休閒公園。
目前,這座墳墓共超過1萬5000人到訪,其中包括老中少和海外人士。吳安全說,一些學校還會組隊前來,讓學生從中認識新加坡的發展歷史和偉人事跡。
目前在志工們推動下,這墳場已成為一個熱門景點,週末,志工們都會義務充當導游,依據不同的主題,如世界第二次大戰、同盟會會員墓碑等,帶訪客們前往義山探索名人古墓,聽墓碑說故事。


公眾走進墳場,仔細聆聽導覽志工分享故事。


墳場雕像陪伴長眠者,見證歷史。

Source:

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60828/%E5%BF%83%E8%A6%8B%E8%81%9E%EF%BC%8E%E8%B6%81%E6%B6%88%E5%A4%B1%E5%89%8D-%E5%B0%8B%E6%9C%AC%E8%BF%BD%E6%BA%9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