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双年展之后首个大展“出土” 思考城市人和自然

Zaobao News Apr 19, 2014
周雁冰/报道  龙国雄/摄影


看双年展之后首个大展“出土” 思考城市人和自然

继新加坡双年展之后,新加坡美术馆的首个大展“出土”,邀请艺术家针对大自然界进行思考创作,也让生活在钢骨水泥中的城市人通过作品,想一想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28件作品,媒介涵盖装置、绘画、数码影像、雕塑等,参展艺术家主要来自本地。


我国摄影艺术工作者赵仁辉,在新加坡美术馆展览“Unearthed”(出土)中,展出他从17岁开始便搜集来的15个捕捉动物的夹子。展品名称就叫《动物夹子》(Animal Traps)。

动物夹子另有乾坤

31岁的赵仁辉说自己从小就对动物有浓厚兴趣,长大后也通过作品探索人类与动物及大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到世界各地旅游工作,他一定会去动物园和市场“看望”当地动物。“市场上除了贩卖动物,也能够找到动物夹子。开始收集一两个只是因为好奇,真正觉得可以发展成某种收藏是在2010年,我参观了法国巴黎的Aurouze之后。”
Aurouze是远近驰名的捕杀老鼠器具专卖店,有140多年历史。挂在橱窗里引人注目的21只老鼠据说已死了将近90年,死因是被小店的铁夹子夹断脖子。
赵仁辉说,当时店里的夹子造型感觉更像各种雕塑。赵仁辉的收藏很快开始跨越各国版图,目前拥有40个动物夹子的他认为,从夹子的设计还能看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譬如法国鼹鼠夹子比日本夹子的致死方式更为直接快速。
自己是特别爱护动物的人,看到这些夹子不会感觉困扰吗?赵仁辉说:“我觉得残酷以外,夹子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某种代号,因为每一个夹子都是人根据对动物习性的了解制造的,用来控制杀死那些人类认为是入侵者的动物。”
这是赵仁辉首次把收藏中的夹子当做雕塑展示。

都市中最宁静的是坟场

新加坡美术馆继新加坡双年展之后的首个大展“出土”,邀请艺术家针对大自然界进行思考创作,也让生活在钢骨水泥中的城市人通过作品,想一想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展览共展出28件作品,媒介涵盖装置、绘画、数码影像、雕塑等,可谓应有尽有。参展艺术家主要来自本地,有洪松年、王美清、何子彦、韩少芙、杨子强等。展览也包括少数新加坡美术馆永久藏品。

新加坡美术馆策展人陈秀丽说:“艺术家讨论的课题包含了水源、地理、记忆、自然历史、气候变化及自然界的平衡,在越来越讲究绿色生活的新加坡具特殊意义。有趣的是,不少艺术家都告诉我,他们感受平静且不受干扰的地方是我国的坟场,但这样的地区也正在消失当中。”
艺文团体Post-Museum的两位文化工作者云天伟和张绿庭就通过作品《武吉布朗索引》(The Bt Brown Index),缅怀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坟地武吉布朗坟场。作品包括了一整面黑墙上用白粉笔涂满的中文名字。云天伟说,大约有十几名志愿者帮助他们把这些武吉布朗坟墓上的名字,涂写到美术馆的墙面上。“这些要被挖迁的坟墓名单是陆交局早前发布的,大概有2000多个,很多因为年代久远没有修复,都看不清全名。据我们所知,超过95%的名字源自没人认领的坟墓。”利用白粉笔涂写也凸显了人生与事物的无常,在时间的流逝中不剩痕迹。
这个占据整个小展厅的多媒介作品,还包括武吉布朗志愿团队Bukit Brownies的照片,标出各种灵异事件的武吉布朗地图,以及展厅中央印在地上的土地征用法令(Land Acquisition Act),上面用武吉布朗挖掘来的泥土捏出几个大字:这是我们的土地(This land is our land)。云天伟说,泥土是清除坟墓的先人家属提供的。



美术馆门前草坪挖掘的一堆泥土

展览中还有多个有趣的作品,例如Ezzam Rahman的《嗷呜!》(Ouch!)是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的脚底厚皮黏贴成不同的动物形态;Lucy Davis的作品《南洋草地》(Nanyang Meadows)是她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莱佛士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合作的结果,展出塞放在多件干制标本内看起来没有价值却包涵历史意义的物件。展览中最直接表现“出土”观念的,就是大门口处,程楚玲创作的“Real Estate”(真实资产、房地产),是从美术馆门前草坪挖掘的一堆泥土,摆到大堂里让你欣赏它的不凡。

Comments